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四年級語文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文化修養和審美品位日漸提升,環境設計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環境設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國內當下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和前景卻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國的環境設計教育始于中國工藝美術設計教育時期,發展至今僅有幾十年,處于起步時期。近年來,才漸漸形成初具規模的科學體系。而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強調“效果圖”“意向圖”“渲染圖”等繪制,這其實是本末倒置——初衷本該是培養環境藝術設計人才,重在設計和創新,最后卻發展成培養專業的繪圖員,直接忽略了設計人才教育的靈魂和精髓。對于設計教育,真正可取的做法應該是踏踏實實思考、研究國外先進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并借鑒性地引入國內的高等教育體制,使其對學生整個設計行業有切實的幫助。
二、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
德國現代建筑師和建筑教育家格羅皮烏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開創了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包豪斯試圖舊的設計教育模式和理念,開拓一個完全創新的、先鋒式的設計教育王國。格羅皮烏斯認為,以往的“竹節式”BeauxArt系統學院派教育系統存在缺陷。他認為,線型教育模式支撐不起一個龐大的以理念、思想等上層建筑為靈魂的設計教育。所以格羅皮烏斯將藝術設計教育分為三個部分:基礎課(Foundation)、理論課(Theory)、工作室(Studio)。如果說基礎課訓練了形式和關系的了解和表達能力,理論課教育思維、啟發思維,那么第三部分工作室就是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融合到一起進行真正的實踐。與學院派BeauxArt系統一個點確立的平面相比,包豪斯這種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設計模式,對塑造素質全面的藝術設計類人才具有明顯的優勢。
三、基于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的創新創業理論
對于包豪斯三位一體的現代教育設計模式,在我國1000多所設計學院中真正使用該體系的比例并不高。國內高校在教學、研究方面守有余而攻不足,即只能做最基礎的教學研究工作,不能兼有深度和廣度地開展教學。高校最核心的實踐教育又是最受忽視、最薄弱的環節,而實踐的缺乏,反過來直接影響教學、研究的質量,使得學生和教師只會照本宣科,無法進行真實案例的研習,造成設計教育的惡性循環。基于對包豪斯創新設計教育理念的深層研究和深刻認同,和對國內設計教育現狀的深切擔憂。2012年,筆者所在的團隊衍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即依據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三大部分,堅持第三部分是整個體系的創新精華的原則,嘗試將設計教育創新創業理論,建立在國內這片設計教育創新領域尚無人開拓的地方。我們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媒介,能同時連通起教學研究、實踐和創業三大部分,用一種創新創業的方式讓學生既能夠積極研習校內的專業知識,又能給所學的知識創造用武之地,進行設計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盡早接觸社會,寓教于工作,掌握真實項目操作流程,并挖掘人生第一桶金。這就是受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啟發的,符合中國國情的設計教育行業的創新創業理念。
四、創新創業理論實踐
改工作室創新創業理念的初衷是為開創國內新型的設計教育模式,同時嘗試搭建與學校基礎設計教育接軌的、盈利型的,同時也能給予學生大量寶貴實踐機會的媒介。本著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在理論聯系實踐的指導思想下,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成立了日龍建筑裝飾設計工作室。
(一)工作室主要運作特點
1.團隊中的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擔任不同的職位,從領導到具體執行人,要求團隊間融洽溝通、相互合作、各司其職。這是包豪斯理念中強調的集體工作方式,用以打破藝術教育的個人藩籬,為企業工作奠定基礎。
2.工作室模擬真實企業的工作流程,即從客戶要求和客觀限制等信息的搜集,到與客戶對提案的協商,團隊討論定下整體策劃方案,再到編制商業計劃書、開展可行性研究,進而開始具體設計等一系列規范有序的工作。這是包豪斯理念中強調藝術家、企業家、技術人員應該緊密合作,學生的作業和企業項目密切結合的原則。
3.指導方針:工作組密切結合當代教育發展趨勢,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能力,探索現代環境設計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4.學生極大的興趣和支持:這種模擬真實企業的工作方式在一開始就獲得學生極大的支持,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企業運作的實際情況,也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擅長的設計方式和工作崗位,為以后正式進入社會開始參加工作提供有效的經驗保障。
(二)工作室的成果
工作室在成立的3年內,收獲頗豐,項目參加各種全國大型藝術設計大賽已榮獲國家級一等獎(金獎)2項,國家級二等獎(銀獎)9項,國家級三等獎10項,國家級優秀獎16項、國家級入圍獎若干。并且工作室與國內多家建筑裝飾公司、材料供應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已完成多項實際項目的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極大地鼓舞了團隊成員的斗志和信心。
五、結語
關鍵詞:口語交際;閱讀訓練;話題訓練;聯系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202-02
一、借助閱讀訓練“說”,鋪墊口語交際基礎
縱觀現行語文教材,每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都與本單元閱讀教學的范文有密切聯系。有的主題相同,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課文的主題是感受“父母之愛”,提供的講讀、閱讀課文有《地震中的父子》、《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等,而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話題也是“父母之愛”。三則小故事反映母親的溺愛,父親的嚴打嚴罵之愛,父親對孩子的鼓勵之愛。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組課文都是描述自然景觀的,口語交際話題使學生“把自己當成自然中的一員,可以是一種植物或動物,或自然想象”,進行描述交流,如指導交際,本組課文《索溪峪的“野”》為學生提供交際的言語板式,幫助學生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再說,閱讀教學中,離不開說的訓練,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吸收文本信息,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庫存,需要借助說的訓練,才能轉化為口語進行交流表達。因此,閱讀教學中滲透口語交際,既能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達到語言積累與語言運用雙贏之效。
1.自讀自悟自由說。閱讀教學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揣摩文章寫法,離不開學生的自讀自悟。學生自讀感悟文本之后,讓學生說課文大意,說自然段的意思,說自己的情感體驗,說領悟的文章寫法等,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說話氛圍下,放飛思維,自由表述,促進學生敢說、樂說的習慣形成。
2.復述內容有序說。復述課文內容是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引導學生復述概括課文大意,既是深化文本理解,又是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的有效舉措。借助內容復述,指導學生有序地說,抓住課文新詞概括內容進行復述,引導說;抓住中心句,聯系自然段進行概括說,從而使學生養成有序思維,嚴密表達,達成說話表達有條有理。
3.精彩片段轉述說。選編的課文都是經典之作,無論主題、語言、技法等都是“范例”,易于學生仿效與借鑒。針對文章的經典之處、獨特之處進行語言轉換表達訓練,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和口語表達的技巧。如《夜鶯的歌聲》,日本軍官與孩子的對話寫得很精彩,通過對話訓練和語言轉述訓練,如對話改為陳述,第一人稱對話改為第三人稱對話,使學生在理解文本時,感受到語言運用的靈活性,提高口語交際策略。
4.針對問題對答說。問題是思維的載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總要設計一些問題幫學生理解課文、領悟寫法,體驗情感。引導學生針對老師提的問題,課文中的問題進行對答,常以“因為……所以……”、“由于……所以……”等形式訓練學生說話的正確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嚴密性和語言句式運用能力。
二、圍繞話題訓練“說”,練就口語交際技巧
口語交際的本質是對話,是圍繞話題一方向另一方提問或應答對方提出的問題,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互動交流的言語活動。口語交際不是一般的說話活動和簡單的語言相加,它有四個特點:圍繞話題展開,有鮮明的主題;注意雙方的身份、場合,選用得體的語言;對話中充分表達各自的情感、態度、見解,不能人云亦云;注意語速、語氣口齒清楚、流暢,不講方言。因此,口語交際課,應緊扣話題,訓練學生說話技巧,提高交際水平。
1.創設情境,樂于交際。托爾斯泰:“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是的,快樂始于情趣,情趣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泉。學生對話題產生濃厚興趣,必然在內心產生期待效應,蠢蠢欲說,不說不快,非說不可之感。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話題《小小新聞會》,交際之前,展示央視主持人如白巖松、董卿等視頻形象,展播新聞的視頻畫面,喚起學生交流的欲望,促進主動交際。
2.師生互動,指導交際。創設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樂于交際的情弦,克服了怕的心理態勢,學生敢說、樂說。但由于學生認知的差異,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蹲下來融入學生,與學生對話交流,邊對話邊指導,讓學生領悟口語交際要“緊扣話題,注意傾聽”;“闡明觀點,發表見解”;“尊重對方,文明交流”;“語氣適當,語速適中,彰顯感情”,從而使學生把握口語交際技巧。
3.學會傾聽,靈動交際。口語交際能否順利推進就在于看聽話方能否抓住對方說話的主題、漏洞、疑問、錯誤,從而使自己有發話權。要把握發話權離不開傾聽,而且非認真傾聽不可。傾聽要做到用心傾聽、吸取信息、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從傾聽中抓住對方話柄,闡明自己的認識,見解、意見,表明自己的情感、態度,靈活應答對方的話語,使對方認同、信服。這樣的交際,才是有效的口語交際。
4.及時評價,正確交際。評價有導向、激勵、甄別功能。口語交際中及時跟進評價,當交際“語塞”了,交流發生言語沖突時給予導航,發生認知偏差了給予甄別,引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有效推進交流,給予激勵,從而力求達到課標提出的:“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三、聯系生活訓練“說”,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生活中處處是語文資源,生活中離不開口語交際。課堂上領悟的交際技巧、策略需要運用于生活,在生活實踐中鞏固和發展,練就學生文明、正確的口語交際能力。
1.做做說說。家庭是學生的大課堂,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生活,家務勞動,收獲的體會,感受與父母親說說;學生動手制作的小發明、小制作,對家人進行解說,促進在生活實踐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2.看看說說。看電視人人喜歡,學生更是如此。引導學生看完電視后,對其中的故事情節,新聞動態對家人說說;學生在圖書室汲取知識精華,讀到的好書向同伴說說;學生看到大自然的美好景觀,引導描述表達,促進學生在閱讀與觀察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3.玩玩說說。學生與同伴間玩游戲之后,引導交流游戲活動的體驗,快樂,既加深游戲活動的認識,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又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
4.聽聽說說。在家里接聽電話,及時引導把聽到的內容進行轉達;把生活中聽到的新鮮事進行轉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生活中訓練學生說,需要學校與家長密切配合,不斷跟進,才能取得成效。我課堂上堅持采用講故事,新聞,專題辯論會,小制作作品推薦等形式,檢閱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同時要求學生,每周將做做說說,看看說說等內容寫在日記中,供老師檢查,確保生活中練就口語交際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