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年干部培訓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克服學習上的懶惰性
由于辦公室工作事無俱細,事務繁雜,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學習,即使學習了,也只是面上的學習,這實際上是學習上懶惰的表現,是個學習主觀能動性不夠的問題。聽了陸書記的輔導報告后,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勢和任務面前加強學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辦公室工作人員必須廣學博覽,盡可能地獲得各方面的知識和信息,以適應工作的需要,特別是要積極主動地接受新理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要帶著感情學、帶著壓力學、撲下身子學,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更好地完成各項工作。
二、從零碎學習向系統學習轉變,克服學習上的隨意性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新知識和新信息層出不窮,需要學習的方面和內容很多,涉及面很廣,如果在學習上心血來潮,雜亂無章的話,就很可能導致什么都想學,什么都學不好的結果。因此,必須在學習上結合本職工作,堅持不懈地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有目的搞好系統學習,集中力量打殲滅戰,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學習和工作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目的。
全市青年黨外干部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八
今天,聽了夏部長講的《在黨的領導下開創事業新局面》,深有感觸。現結合我的工作經歷,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一是牢固樹立造福人民的理念,從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一點一滴的做起。我所在的單位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局,主要業務是為城鎮職工和居民提供醫療保障服務,減輕病患家庭的壓力,作為黨服務人民的重要基層窗口之一,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科室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就是接待來訪的群眾,負責醫療保險業務的具體辦理和醫保政策的解釋工作,多涉及到困難群體,這部分人群生活壓力,精神異常敏感,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導致不良后果。對此我深有感觸,那是8月的一個中午下班時分,一個老人在樓梯口徘徊,準備回家的我并未留意,當我從回家途中折返,取遺失在辦公室的東西時,突然發現這個老人還在樓梯口,吃了一驚的我連忙上前詢問情況,才知道老人要轉到武漢做心臟手術,我立刻幫他辦理了手續,并將他送出大門,才長長松了口氣,如果我能再細心一些,在下班的時候上前問一問他,那么后面的事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我沒有回轉來,我相信這個患有嚴重心臟病的老人將在這個暑日里等待3個小時,其后果將是讓人不寒而栗的。這件事告訴我做困難人群工作,就必須每一點每一滴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好,時時刻刻用心,不能有絲毫松懈,確保在行動上要無懈可擊,通過強化自我思想意識,牢固樹立造福人民的理念,以堅實的理念引導行動,才能正真盡善盡美的完成本職工作。
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解放思想,精益求精。我來到醫保局已經近三年(來源:文秘站 ),與當初剛進單位時的躊躇不安、手足無措相比,現在工作上已經可以說是得心應手,但最近卻越來越迷茫,做工作變得很僵硬,處理工作沒有以往的激情和自豪感,但一直尋不到原因,聽了今日的講課,茅塞頓開,原來我應對現在的工作,已不是在積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是機械的照搬現成的經驗,不知變通,一味守舊,沒有對辦事方法進行改進,處理問題只停留在“過得去”的層面上,不曾精益求精。在思維上日趨僵化,最終陷入“怪圈”,原地踏步起來。要走出這個“怪圈”,就必須解放思想,改進辦事方法,跳出故有模式,在處理問題上多動腦、少照搬慣例,多改善,做到精益求精。
三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學生時代日益遠去,從溫暖的象牙塔里走出來的我,不能夠再逃避對自己人生觀的樹立。活著為了什么目的,是我學生時代經常去想的一個問題,我問過我的同桌,他告訴我,他要在35歲之前,賺足夠的錢,娶一個漂亮的老婆,然后過頹廢的生活。有時候我想這或許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我踏入社會,走上現在的工作崗位,看著真誠道謝的來辦事的人們,突然覺得今日所講的“體現一點社會價值,獲得一份尊重”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目標。
近年來,***鎮團委以“黨建帶團建”為統攬,緊緊圍繞全鎮中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結合新時期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新情況,努力把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職能定位,引領我鎮廣大青少年積極投身到團的事業中,主動服務全鎮大局,切實增強執行力和戰斗力。
一、扎實推進基層團組織建設
(一)鎮團委積極探索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按照團中央的新建大團委的統一部署,結合我鎮實際,新成立了30個直屬團支部。截止目前,我鎮共有41個基層團組織,其中,農村團支部29個,企業團組織6個,事業單位團組織3個,機關團支部1個,大學生團支部2個。
(二)借助我鎮的“遠程教育網絡”、電教中心、培訓中心等有效載體,組織各類技能培訓和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有效地加強對青年的培訓和思想教育,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加大對團干部的培訓,提高基層團組織的戰斗力鎮團委組織各團支部書記召開“月談會”,在會上,學習我鎮的各項政策、總結各村工作,交流自己在工作中心得體會和好的工作方式方法,通過“座談會”,加強了各村之間的交流和認識,拓展了各村的工作思路。同時,鎮團委著重培養我鎮青年干部,組織我鎮編外副書記及委員參加德陽市鄉鎮團干部培訓班。通過豐富的培訓內容,使青年團干認清了新時期基層團組織工作任務,為今后更好的開展基層團組織的青年工作打下基礎。
(四)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鎮團委通過德陽市“金秋圓夢•情滿德陽”助學公益活動,對考入大學的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每人3000元。
二、全方位,多渠道,服務青年創業就業
(一)整合培訓資源,抓好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培訓
在鎮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同時,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平臺和機會,鎮團委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提供各類信息,促進了青年的就業和創業。
(二)傾聽青年心聲,豐富青年文化活動
一是積極倡導志愿者活動,***鎮志愿者聯合會成立了8支志愿者隊伍,活動開展豐富多彩。
二是積極開展關愛兒童青少年活動。***鎮團委為此積極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職能,多次與鎮綜治辦、派出所等有關職能部門為學生們帶去了《安全自護教育手冊》、《應急救護手冊》等書籍。在春節和六一組織“慰問低保重殘家庭青少年”的活動,為弱勢群體的青少年帶去節日的問候。
三、創新工作思路,為青少年服務
***鎮團委以十精神為指引,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緊緊圍繞全鎮中心工作,不斷探索青年成長成才需求及活動行為方式,夯實基礎團組織建設,有針對性地創新青年思想引領工作方式,開辟青年參與社會事務新渠道,創建青年喜聞樂見的新品牌,團結帶領全鎮廣大團員青年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為建設“宜人***”不懈努力。鎮團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基層工作,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和影響力。要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加大建團力度和創先爭優工作。
二是突出分類指導,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青少年。深入開展青少年群體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主題教育為載體,切實做好青少年的分類引導工作。
三是強化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切實關愛特殊青少年群體。繼續實施“青少年小額貸款”項目,為創業青年解決資金問題。
首先,此次培訓課程安排合理、師資力量雄厚。歷時三周的管理課程系統而全面,涉及到了管理實踐的各個方面,非常切合學員的需求;任課老師均長期從事管理教學和研究,精心負責且知識淵博,理論與實踐現結合的教學方式深受學員的喜愛。大家通過學習,拓寬了視野、掌握和吸收了新的知識和理念,也增進了了解和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收獲。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應懂得如何激勵員工。在企業管理中,要想讓員工有好的表現必須不斷給予物質與精神的激勵,而最重要的是精神激勵。有些老板認為,員工表現不好的時候就應該批評,為什么要激勵?固然,作為老板,有批評下屬的權力,通過批評也會給員工適當的壓力從而產生動力;但批評帶來更多的是員工的消極性與對工作的抵觸性。
根據《組織行為學》課老師的講解的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社會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人的發展通常是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然后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首先要做的工作是解決員工的生理需要,不斷給予其物質激勵。物質激勵是重要的,但僅有物質激勵,沒有精神激勵是不夠的。
其次,此次學習屬脫產性質,使大家有效地排除了干擾,集中了時間與精力,保證了效果與質量。工作以來,我也曾多次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類培訓與學習。多數時候,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匆匆忙忙趕到教室,思緒還難以有效地得到調整;當我真正把精力集中在課堂上時,往往課程已經過半,應該說學習的效率很低、效果較差。而此次培訓,讓我們又一次回歸了校園,給了我們一次幾近奢侈的學習機會。
隨著生理需要的逐漸滿足,物質激勵的重要性也隨之降低,精神激勵的重要性逐漸提高。大家會發現獵頭公司去挖某些公司高管或核心技術人才,就是死挖不來,哪怕是高薪水,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對企業如此忠誠?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夠使他們抵抗住高薪的誘惑?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呆長了對公司有感情了,而這種情感的產生是基于其對公司文化與價值觀的認可。如果其不認可公司的文化與價值觀,也許短時間內因為高薪會留在公司,但離開公司是必然的。這就要求企業的領導者、企業的管理者創造出一種員工認可的文化與價值觀,用更多的精神激勵來替代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不但比物質激勵有更好的效果,而且成本也非常低。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個小小的禮物、一個由衷的感謝、一張便條、一條生日的祝賀短信等都能使員工感受到管理者的關懷讓其工作積極性大增。在目前全球面臨經濟危機的形勢下,物質激勵的可能性變小,精神激勵變得愈加重要。管理者也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提高精神激勵的水平。
第三,志趣相投、渴求知識的同學們共同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雖然十九名同學來自不同的崗位和部門,但是當大家加入到這個臨時的集體之中,大家就有了共同的使命和追求。我看到我的每一位同學都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課堂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專注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