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婦產科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孕婦被感染時進行水囊引產最常見的主要是由于在手術之前的或者是慢性的生殖道的炎癥,加之手術方面的消毒不夠嚴格,以及水囊的放置時間較長,使產婦的引產時間過長以及多次的放置水囊而引發的。但是目前臨床部多用此方法引產。我站在臨床上多應用利凡諾羊膜腔穿刺術行中期引產,但是利凡諾引產后常有發熱白細胞升高的現象,必須與感染相鑒別。如果體溫升高達24小時持續在39度以上者白細胞>20×109/L時,應積極的對癥治療使用大量抗生素抗感染。
2注意觀察宮縮,防止損傷軟產道
在孕婦的妊娠中期進行引產致使宮縮與理性的宮縮是大不相同的。其主要的特點是由于宮體部的體收縮作用較為明顯并且宮頸擴張相對的緩慢,特別是初孕產婦宮頸發育不良者,當在強烈的宮縮使子宮內容物倍擠壓到宮下段,通過已開放的宮頸內口,子宮內壓移后宮頸部,使之呈球狀擴張,并且向陰道的后窿部膨出,致使過度伸展的宮頸組織被擠壓之后變薄,加之缺氧和缺血,最后出現壞死的現象,從而發生裂傷。這種裂傷多呈橫形,位于宮頸內、外口之間,不一定合并陰道出血,往往在引產后常規檢查發現,但亦有少見病例子宮破裂者,所以醫務人員必須高度重視,即使做肛診或陰道檢查,在嚴密謹慎的觀察產程時,每當宮縮較為強烈時,產婦便會煩躁不安甚至哭鬧的不停,此時需要清楚產婦子宮頸口的開口情況,以及陰道后窿部膨出情況,假如子宮頸口不能適當的擴張,應給產婦肌肉注射100mg的杜冷丁,抑止強直宮縮,協調規律宮縮,即可以避免子宮破裂的并發癥。產婦在引產之后必須要檢查子宮頸口是否出現撕裂,陰道后窿部是否出現穿孔現象,若是軟產道出現了部分的損傷,應立即給予修補。還要協助產婦及時的排除子宮內的異物,例如胎膜、胎盤,還要降低子宮的出血。發生在妊娠中期進行引產的在產后出現子宮流血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子宮的收縮不良、胎盤的滯留以及胎膜的殘留等造成的,因而要加強對引產之后的產婦進行嚴密的觀察,尤其是產婦的臨床癥狀和表現。待胎兒在排除之后,通常情況下要給產婦肌肉注射10u的催產劑,若是胎盤10min之后還不能排出,那就要及時的做出處理,當醫生發現胎膜和胎盤在子宮內有殘留時,應該立即進行刮宮術。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6例,均為我院婦產科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經患者同意后,隨機分析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33例,年齡23~34歲,平均(28.6±5.3)歲。出血原因:宮縮乏力出血20例,異位妊娠破裂7例,胎盤早剝所致出血3例,不完全流產引起的出血3例。觀察組33例,年齡23~34歲,平均(29.2±5.6)歲。出血原因:宮縮乏力出血20例,異位妊娠破裂6例,胎盤早剝所致出血4例,不完全流產引起的出血3例。所有患者出血量為1100~2500ml之間。兩組患者的病情、性別、年齡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搶救與護理
1.2.1急救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急救方法,即將患者立即置于平臥位,增加回血,防止腦部、肝、腎等重要臟器的供血不足。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體溫等生命體征,當失血性休克患者,面色蒼白,呼吸加快,脈細微弱時,血容量降低時,肺泡血容量也在減少,應及時給予氧氣吸入,流量控制在4~6/L,改善患者的缺氧癥狀,并做好保暖等工作。做好血常規、血配對、備血等工作,并迅速建立兩條以上靜脈通道,用留置針,選擇9號以上的針頭進行穿刺,防治患者煩躁時造成血液,體液外滲漏等。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急救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急救護理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需進行心理干預:當患者處于失血性休克時,情緒往往變的焦慮、恐懼等,當患者處于緊張等不良情緒下,容易影響治療的效果及對日后恢復當中出現情緒抑郁。因此護理人員應多安慰鼓勵患者,通過搶救的成功案例讓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當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病情做詳細的檢查,并向家屬詳細詢問發病過程,通過患者的病情,詳細制定護理方案,當患者出現煩躁情緒事,應進行適當的保護措施。對于宮外孕失血休克的患者,通知手術室做好術前準備,留置導尿管,抗休克治療與手術同時進行。術中要做好各個監護儀的連接工作,觀察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詳細記錄。熟練進行靜脈穿刺等護理技術,做到輕、準、快。同時鼓勵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對不安全流產及胎盤滯留的患者,應準備好手術器械,配合好醫生進行清宮術。協助檢查胎膜組織是否完整,并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術后護理:術后給予患者良好的環境,保持室內的溫度、濕度及室內光線,做好保暖措施,降低室內醫療儀器的噪音等。對于宮縮乏力引起的產后出血應給予縮宮素10U+含5%葡萄糖溶液500ml進行靜脈滴注同時進行子宮按摩。嚴密觀察產婦產后2h出血情況及生命體征。鼓勵產婦盡早哺乳,減少出血量。手術全程采用嚴格無菌操作,抗生素使用遵醫囑等。
1.3觀察指標:
參考裴乃英的相關標準判定救護結果,即:經搶救與護理后,患者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或明顯恢復為有效;經搶救與護理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未見明顯變化或死亡為無效。護理質量評分0~100分,評價術前準備、管理質量、規章制度、消毒質量等內容,每項滿分20分。觀察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情況,分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維度。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救護效果比較:
對照組經救護后有效24例,無效9例,有效率72.7%。觀察組經救護后有效31例,無效2例,有效率93.9%。觀察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30例,滿意3例,不滿意0例。對照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16例,滿意12例,不滿意5例。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2011~2012年本院共接收了5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年齡最小17歲,最大44歲,平均年齡(31.4±5.9)歲。其中已婚患者39例,未婚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5h內確診。
1.2方法
為患者行B超檢查,并觀察其臨床癥狀。確保患者膀胱充盈,借助B超診斷儀對患者下腹行傳統掃查。仔細觀察分析患者子宮及宮腔狀況,確認患者盆腔及附件區有無異常回聲區或異常包塊,若存在異常包塊,需對其位置、狀態、體積等特征進行詳細分析,注意患者是否發生腹腔、盆腔積液以及積液量。若行超聲波檢查發現積液,需借助超聲引導,為患者實施后穹窿或經腹腔、盆腔穿刺,收集積液進行檢查,從而明確積液性質。了解患者以往病史,聯合B超結果和積液樣本檢測報告以及患者癥狀,給予有效診斷。
1.3治療方法
此次對于傳統手術以及保守治療進行了研究,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對于存在腹腔出血的急腹癥病例有比較好的效果,而保守治療主要是對患者進行藥物殺胚胎治療,通過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建立數據庫存放本次研究使用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初診準確,占比86.0%,剩余7例患者出現誤診。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無死亡。31例患者行手術治療,29例于術后1周出院,2例患者出現傷口感染,經治療,10d后康復。19例患者行保守治療,康復最快者5d出院,最晚者20d出院。
3討論
論文摘要:21世紀的醫學教育更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婦產科實驗技能操作是婦產科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踐的橋梁。本文就婦產科實驗教學中的體會,探討如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進入21世紀,醫學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各醫學院校都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聯系臨床實踐的橋梁。婦產科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但是臨床實習
操作容易被患者拒絕,所以提高婦產科實驗教學質量就更加重要。近年來我們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現將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一、加強實驗室建設,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要提高婦產科實驗教學質量,首先要加強實驗室建設。我校積極籌措資金先后購置了一批婦產科實驗教學比較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如多功能產床,孕期腹部檢查模型,胎心聽診模型,高級分娩模型,透明刮宮模型及現代婦產科常用手術器械等。以滿足各專業婦產科實驗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1課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首先在實驗課前要保證實驗設備性能完好,實驗用物齊備充足。其次實驗指導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備課,要緊緊圍繞實驗教學大綱,把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要求及實驗技能要點落實,做到胸有成竹。并且要把當前臨床的新技術新進展融人實驗課教學中。最后同一操作項目必須制定統一標準和操作程序,以避免學生無所是從。
2.2提高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邁向目標的過程。學生是核心和主體,學習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率就回越好。傳統的婦產科實驗教學是教師在模型上講解,學生在旁邊聽和記,學習興趣不高。現在我們進行教學改革,采用模擬臨床診療和操作,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親自在模型上進行操作訓練。如在講“新生兒沐浴”實驗項目時,教師可以拿著新生兒模型及新生兒用品:洗澡盆、洗澡網架(或是洗澡網兜)、嬰兒浴巾,小毛巾及嬰兒衣物來配合講解,學生肯定會饒有興趣接受這一內容。通過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印象。在上實驗課過程中有的學生覺得好玩,有的學生覺得操作模型是假的,態度不認真等是當前的普遍現象。要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端正學生學習態度非常重要。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各位學習的女生將來都要經歷生育過程。假如你是一位產婦,你希望醫生是馬虎還是認真,是技術嫻熟還是操作不當。通過換位思考激發學生同情心,懂得關愛患者,只有現在在模型上反復操作練習,將來在工作中才能技術熟練,減少患者痛苦。
2.3教師指導規范,嚴格要求,提高操作準確率。規范性操作應貫穿實驗全過程。教師在示教時要做到聲音洪亮,語言清晰,要講解清楚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在學生練習時認真巡視耐心指導,對不規范操作應給與及時糾正,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準確率。
2.4實驗記錄客觀真實,實驗報告準確規范。在實驗課中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認真觀察詳細記錄實驗的結果及出現的問題,并且要把實驗結果與理論知識進行對比,加以分析。有的學生雖然實驗結果不正常,但能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原因,思考“為什么實驗失敗”的同時對教學內容也有了深刻掌握。實驗課結束后,指導學生根據實驗記錄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認真書寫實驗報告。有的學生對實驗報告不重視,以致照抄現象嚴重,這主要是學生不明白實驗報告寫作的重要性。因此要告訴學生實驗報告的寫作與以后的科研論文寫作密切相關,并且有助于邏輯,語言等素質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在思想上的重視。:
三、實行嚴格的實驗操作考試制度
RBL教學模式是基于資源的學習,通過接觸和利用資源,開展實踐活動[4]。婦產科學學習資源豐富,理論課上可采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文字、圖表、圖片、視頻及動畫等展示教學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感官體驗,易學易懂。教師參編多套復習題及試卷,用于平時練習和考試。在實驗課上,模擬醫院環境,開展臨床操作平臺,實驗室有具備開展多種技術,如產前檢查、正常分娩接產、胎頭吸引器助產術、產鉗術、臀位助產術等條件。根據教程合理應用臨床操作器材,如多普勒胎心音監測儀、骨盆測量器、婦(產)檢床、負壓吸引器、新生兒輻射保溫臺等,模擬手術操作室的無菌環境,制作滅菌包:產檢包,人流包,引產包,產包等,有新生兒、產婦等仿真模型。還有教師和實驗員制備教具,如用棉花和絲襪制作,用于母乳喂養的教學。在整個實驗課的教學中,教師操作示范時,嚴格按照醫院程序,包括洗手、穿手術衣等,使學生有在手術室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邊放手術錄像邊示范,學生熟知操作流程,最后,讓學生在模型上分組練習,相互配合,鍛煉動手操作能力。高職類教育重視實踐性,配備完善的教學資源,可為教師合理利用。學生經過培訓,更有助于在醫院實習及臨床工作。
2.教學滿意程度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自我感覺狀況和對多軌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見表1)。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多軌教學模式滿意程度高,能夠提高課堂利用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動手實踐能力。
3.多軌教學模式實施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3.1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專業儲備能力選擇合適的問題,能結合臨床實際給出正確的案例,能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分析總結,能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手法進行操作。所以,必須具備“雙師型”教師專業素質[5],才能把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3.2相關專業教師配合
婦產科與其他課程聯系廣泛,基礎課程如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微生物和免疫學等,臨床課程如內、外科學,影像課程如B超、X線等,需要專業教師的配合,提供其教學資料,供學生研究和學習。
4.結語